
熊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的大姓,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四十三萬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28%左右。那么熊姓女寶寶應該如何
起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熊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木的寶寶)
熊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火的寶寶)
熊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土的寶寶)
熊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金的寶寶)
熊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水的寶寶)
熊姓歷史名人:
熊成基:民主革命烈士,江蘇某泉(今江蘇江都)人。1904年入安徽練軍武備學堂學習,加入岳王會,進行反清革命活動。1907年徐錫麟起義失敗后,流亡日本。1910年初,在哈爾濱謀刺清海軍大臣載洵,被捕后就義。
熊伯龍:清初無神論者,字次侯,號塞齋,別號鐘陵,漢陽(今屬湖北)人。歷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學,通佛學、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曾編著《無何集》將王充《論衡》中駁斥讖緯神學的言論分類編排,從儒學立場對傳統宗教迷信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天不故意造作”,“災異非天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為鬼神。
熊廷弼(1569或1573-1625):明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飛百,萬歷進士。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遼東經略。他召集流亡,整肅軍令,訓練部隊,加強防務,在職年余,后金軍不敢來攻。熹宗即位,魏忠賢專權,他被排擠去職。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沈陽失守,再任經略,與巡撫王化貞不和。次年王兵敗潰退,他同退入關,后為魏忠賢冤殺。
熊朋來:元朝文學家、音樂家,豫章(今南昌)人,宋咸淳時進士。入元后,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經說》、《瑟譜》。
熊安生:北朝經學家,北學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長樂阜城(今河北阜城東)人。通五經,精“三禮”,北齊時任國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宮露門學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襲東漢儒家經說,撰有《周禮》、《禮記》、《孝經》諸義疏,皆劓。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禮記熊氏義疏》四卷。
熊姓聚集地:
遷徙分布
從上古時期開始,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動。夏初曾奪取太康帝位的后羿就有臣叫熊髡。西周時在楚國附近建立的子爵羅國,亦為熊姓,后為楚國所滅。先秦至漢代,熊氏主要是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南北朝時,熊氏部分人遷居江西,還有遷至山東的。此后直至元、明時期,江西南昌熊氏和湖北江陵熊氏繁衍昌盛,人才輩出,成為當地望族。此外,熊氏在宋代還分布于福建、江蘇的一些地方。明代,今四川、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熊氏的聚居點。清代時,廣東、廣西、云南等省也有熊姓居民。湖南、貴州、等省的熊氏,有一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閩粵熊氏,有些人遷至海外,僑居于新加坡等國家。
堂號
“射石堂”:古時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叫熊渠。有一次他夜間走路,老遠就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他拿箭就射,老虎卻一動不動。他走近一瞧,果然中了,而且箭頭射進去幾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來是一塊大石頭。另外還有“江陵”、“南昌”等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