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姓,中國姓氏之一,源自羋姓,顓頊為其遠祖,尊葉公沈諸梁為始祖。在宋人編撰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2010年11月,根據第六次中國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公安部對全國戶籍人口的統計數據,葉姓人口總數全國排名第49位。截至2016年07月,葉姓人口全國排名42位。由公安部提供全國葉氏大陸總人口為(2008年):6051651人,臺灣人口為:270378人,港澳及海外約70萬人。當今全球葉姓約700萬人。那么葉姓女寶寶應該如何起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葉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木的寶寶)
葉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火的寶寶)
葉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土的寶寶)
葉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金的寶寶)
葉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水的寶寶)
葉姓歷史名人:
葉適:宋代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在哲學、史學、文學方面都有成就。是南宋'永嘉學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反對傳統的只重農業、輕視工商的政策。著有《習學記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葉子奇:明代學者。反對佛、道思想,著有《草木子》4卷,其中記載元末紅巾軍起義事跡頗詳。
葉兌:元末明初名儒。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獻計,建議'北絕察罕,南并張士誠,撫溫臺,取閩越,都金陵'之方略,稱'一綱三目之天下大計',數年之后,朱元璋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計,事如當年諸葛亮隆中對一樣。
葉茂才:明朝官吏。與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并稱'東臨八君子'。
葉姓聚集地:
遷徙分布葉姓始祖沈諸梁,居于春秋時楚國葉地(今河南葉縣南),直至終老。秦代葉淑和,遷至長沙任太守;西漢葉宗,在潁川任太守、驃騎將軍;47世葉尤,漢太尉,'起于南陽,分為六族';53世葉望,東漢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隱居,后于獻帝時渡江徙至居陽縣(今安徽省當涂縣東北);55世葉琚,因任錢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當地安家,后成為當地望族。57世分為三支:葉游,徙福建寧府建安縣;葉愿,徙河南新安;葉儉,蒼梧太守,徙浙江縉云。77世葉逵,自縉云遷湖州(今屬浙江);79世葉剛,徙居江蘇蘇州;82世葉莊,居于汴梁(今河南開封);85世孫葉大經因元兵大舉南下,流寓廣東梅州曾井,為梅州葉氏始祖,其子孫散居廣東、福建的許多地方。福建葉氏主要有兩支:一為仙游古瀨葉氏。一為漳州蓮溪葉氏。自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葉氏陸續有移居臺灣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葉調國(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在東漢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國,建立友好關系。葉調國人有來中國者,也就以'葉'為姓。他們多分布在東漢時南郡邊界外。
臺灣的葉姓人氏,在臺灣進家姓中比在大陸要排得靠前,名列第二十位。臺灣的葉姓經過兩 三百年的繁衍后,主要以臺北、新竹、苗栗、嘉義、臺南搶救等地最為人多族盛。他們有兩大支派。一支是仙游古瀨葉氏,另一支是泉州蓮溪葉氏,從源地來看前者來自河南,后者來自河北。但他們最初的發祥地都是河南的葉縣。所以他們是同一先祖,以同一源地的。大陸葉氏遷臺在致是在清康熙末年。從最先抵臺開基始三百年來,他們在臺的活動有如下紀錄:康熙末年有葉姓入墾打貓東堡葉仔內莊;六十年,朱一貴率眾起義,粵藉義民葉運成等人,居于下淡水港。乾隆初年葉五常入墾嘉義西堡永虞厝過溝莊;粵人葉古入墾港東中里在南一帶乾隆末年,有葉埔入墾臺北縣汐止鎮東山里魚寮子等等。
堂號'崇信堂':宋朝時有翰林學士葉夢得,在朝廷南渡的時候,任江東安撫使,領兵分據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為觀文殿學士,調他擔任福建安撫使。他打敗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節度使。
葉姓還以'南陽'為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