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400多萬,為全國第九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布: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四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那么周姓女寶寶應該如何起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周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木的寶寶)
周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火的寶寶)
周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土的寶寶)
周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金的寶寶)
周姓女寶寶起名大全(適合五行喜水的寶寶)
周姓歷史名人:
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家,根據陳摶的《無極圖》,著《太極圖說》,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創始人。著有《愛蓮說》。
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平生創作了許多新詞調,其詞格律謹嚴,寫法新穎,被詞學界推譽為'巨擘',對后世影響很大,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著名畫家,出身顯貴家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色彩柔麗,以豐厚為體'。宋代的米芾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三人并稱為'四大人物畫家'。
周瑜:三國時吳之名將,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數十萬大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
周姓聚集地:
遷徙分布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發展繁衍。居住在河南臨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遷往沛郡,成為當地著姓,西漢大臣周昌、周勃、名將周亞夫即屬此支。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遷居今安徽廬江。西晉永嘉年間,中原士族隨晉室同渡,有一支周氏遷往姑熟。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這是當時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時,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稱其先祖為鄭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遷往福建寧化石壁鄉,還有一支徙居永定。
周姓在臺灣百家姓中排列第十九,周姓人氏,主要集中在臺南、臺北兩地其他各地也有,但沒有這兩地集中。臺灣周姓與其他姓氏一樣也是先南遷福建和廣東,再移居臺灣的,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就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東渡,入墾臺北石碇鄉;有泉州人周炎移居臺北景美鎮開墾奠基等等。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唐代元和年間,除沛國周氏、長安周氏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為鮮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漢汝墳侯周仁的后裔。周仁5世孫周燕,子孫繁盛,分衍出許多支脈,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當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堂號'細柳堂':漢文帝六年冬,匈奴6萬兵馬侵犯漢朝。文帝令周亞夫駐兵細柳。幾日后,文帝御駕親往慰勞官兵。走近細柳軍營,只見甲兵森嚴,官兵個個持刀執戟,張弓挾箭,如臨大敵。當令門崗位傳報,說是車駕到來。營兵卻直挺挺地站著,一絲不動,并喝令車駕停住,說:'軍中聞將令,不聞天子令!'文帝親自來到營門,又被哨兵攔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節,讓哨兵進帳回報。亞夫驗了證件,才下令開門放入車駕。一面囑咐:'營內不準跑馬。'車駕和隨從騎兵只好按轡徐行。進入營門,亞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帳迎接,文帝慰問后,一出營門,兵士仍關上營門,嚴整如故。文帝回頭看了看,高興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呀!象亞夫這樣的將軍,和他練的兵,才使敵人無縫可鉆呀!'
'愛蓮堂':哲學家周敦頤,一生清正廉潔。他一生最愛蓮花。他把蓮花比成君子,夸它雖然從污泥里鉆出來,但一塵不染,雖然整天在清潔的水里洗濯,但一點兒也不妖艷。它的香又清又遠,它的直不會發枝或拖秧,我愛它這君子的品質。